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学术科研

原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新华社驻欧洲总分社社长、我校优秀校友刘江教授来我院讲学
来源:新版月博会员登录中心入口首页 发布日期:2016-11-16 点击量:

11月15日下午,原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高级编辑、原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新华社首届国际新闻“十佳”,我校优秀校友刘江教授应邀在龙山校区教学楼D118教室为新版月博会员登录中心入口首页200余名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用鲜血和汗水书写明天的历史——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的体验》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马俊教授主持。

刘江教授认为,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是一条铺满鲜花与荆棘的道路,是一条浸满汗水、泪水乃至血水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不折不挠地前行,需要的是对祖国的坚定信念、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真相的不断揭示,对危险的勇敢挑战,对生活的高度激情。刘教授从三个方面讲述了进行国际新闻报道的要求与特点。第一,国际新闻报道工作是世界上最辛劳的职业之一。在当前互联网、物联网及智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球范围的信息流日益扁平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和中国都处于重大转型期,国际热点新闻日益增多,国内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也日益上升,加上国际新闻报道自身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国际新闻报道的任务负担、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第二,国际新闻报道工作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自然灾害、社会冲突、战乱冲突频发,记者工作常常面临生死考验,新闻报道工作成为危险性最高的职业之一;第三,战地记者是在用生命博取真像、用热血书写历史的不拿枪的无畏战士。

接下来,刘教授特别讲述了自己在1992年12月至1993年1月期间在索马里采访的经历和体会。1993年初,在索马里战地采访时,因遭武装分子袭击受重伤,刘教授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经受了战火的洗礼,报道了索马里战局的变化并因此而受到李肇星大使的特别接见。刘教授以自己亲身的经历介绍了作为战地记者的几点体悟,并激情澎湃地和在场的师生分享:(一)国际报道无国界,新闻记者有祖国。祖国是中国记者战地采访最可靠的物质保障和最强大的精神支撑。(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和深情关怀,促使记者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从而写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既有鲜活场景又有思想深度的战地新闻。(三)对新闻职业真挚热爱并充满激情,是记者为不断“求新”而敢于冒险,甚至愿意用生命去“赌一把”的最大动力。(四)国际新闻记者要掌握并提高跨文化交流本领,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是国际新闻记者在战乱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巧,也是拓展战地报道广度、深度的重要途径。(五)国际新闻记者要灵活智巧,随机应变,在报道中以变求胜,在危机中以变求生。(六)战地采访之前,尽可能从安全上做好比较充分的物质准备、报道准备和心理准备。

最后,刘教授热情解答了台下同学踊跃提出的问题,同时,马俊院长对刘江教授的讲座作了总结并表示感谢,刘教授的精彩讲座对该新版月博会员登录中心入口首页师生的学习与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刘教授通过在新华社工作多年的亲身经历,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生动的鲜活的战地记者到国际新闻记者的鲜花与血泪的经历,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及生动的视角去了解国际新闻的世界,引起在座师生的一阵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此次讲座历时两个小时,刘江教授的精彩讲座使在座师生受益匪浅。(新版月博会员登录中心入口首页唐雪莲)

上一条: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姜红来我校讲学
下一条:美国卫斯理大学胡牧博士谈大众传播中的人际交往

版权所有:新版月博会员登录中心入口首页 -(百度认证)官方网站 联系地址: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政编码:246133